七秒记忆,韭菜思维

2020 年 3 月 7 日

你经常能遇到这样的事:

  一件令人发指的恶行几乎令所有的人义愤填膺,严惩肇事者的呼声响彻耳畔,肇事者都以为自己在劫难逃。

  可是,第二天新的事件发生了,又是山呼海啸般的责难。

  抽刀断水,水过无痕,没有人再去追究前面的事情,闭目等死的肇事者长吁了一口气——

  原来一切的真相是:像金鱼一样的七秒记忆。

  举个例子:

  还记得那个开车进故宫撒欢儿的女子叫什么名字吗?

  当时的愤怒也如雷霆,如海啸。

  这件事情其实发生在:2020年1月17日。

  好像是一年前的事情,为什么会如此健忘?

一、永远的“看客思维”

  看客不需要强化记忆,只需要那七秒的快感。

  并非真正关注这件事件,并非多么的爱憎分明,只是一个看客而已。

  本质上仍然置身事外,发生的一切都和自己无关。

  当另外一部新的戏剧上演时,哪里还有时间去挖掘上一部剧本的悲剧意义。

  鲁讯先生在《祝福》中描述过,人们争先恐后地赶去听祥林嫂讲述“阿毛被狼吃了”的故事,很象久饿的人见了食物般,眼里现出一种攫取的光,在无聊的生活中寻求刺激,一开始还陪着“抹两把眼泪”,听厌了之后加之以又冷又尖的笑。

  没有发自内心的悲悯,永远只是一个快乐的“七秒看客”!

二、奶头世界中的“娱乐至死”

  层出不穷的娱乐事件,只需要你“记忆七秒”就可以了。

  娱乐无需思考,七秒记忆足够。

  有人说奶头乐战略是一个虚构的故事,但“奶头乐”现象却真实的时刻发生在身边。

  对很多人来说,娱乐永远是他们生命中的一切。

  第一天,疫情产生了,这些人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;

  第二天,肖战在同人创作中被画成了女生,TA们感觉这是天大的事;

  第三天,王一博有了新女友,TA们成群结队去点赞或者谩骂;

  第四天,孙扬同学被禁赛八年,我也要去表示一下抗议;

  第五天,杨什么蜜离婚了,TA们又开心的咀嚼了一天。

  …………

  每天都在盯着热搜的下一个话题,八卦是毕生营养,一切皆为娱乐。

  消遣娱乐及充满感官刺激的产品层出不穷堆满人们的生活,大众沉溺于享乐和安逸中,不知不觉丧失思考能力,再也无心去改变什么,或争取什么!

三、高度发散的“碎片化思维”

  五秒钟刷一次微博;

  二十秒刷一次微信;

  一分钟刷一次抖音;

  …………

  与此同时,三个月没有与朋友正面沟通过;

  一年都没有读过一本完整的书;

  三年都没有写过一篇超800字的文章。

  每天都在碎片化信息海洋里早就迷失了方向,已经没有能力找回那遗失的深度思考能力!

  一个碎片映射着一段时间,你所有的时间都被碎片化了,时间碎片化带来的是思维的碎片化,思维的碎片化反过来对应的就是“七秒思维”。

  那些碎片化的信息,是握于指间的流沙,在信息洪流荡涤过后不会给你的生命留下任何痕迹,你的线性思考能力完全被粉碎,最后只余下一个神经反射似的大脑,一看到信息马上抖动一次。

  …………

四、缺乏“追求真相”的能力

  因为没有追求真相的能力,所以只能看到七秒表面上面的东西。

  七秒记忆,自我安慰。

  因为没有追求真相的勇气,所以也只能去关注下一个七秒的事情。

  七秒记忆,自我麻痹。

  有的人看到的只是一则七秒新闻,有的人可能会思考后面一系列的逻辑。

  例如:

七秒人看到的是疫情数字新增为零,思考者则在研究这条光滑函数后面的逻辑;

七秒人还在晒饭圈的各种新词汇,思考者则在对比这是一种追求七秒的普遍弱智文化;

七秒人看到川普当上了美国总统,思考者则在思考社交媒体是否打开人类潘多拉魔盒。

…………

  一条七秒的新闻,后面可能隐藏很多逻辑,而对于那些只有七秒记忆的人来说,TA没有这种追求真相的能力,所以只能去追求下一个“七秒记忆”。

五、跟风,缺乏独立思考能力

  没有自己的辨别能力,所以跟风;

  没有自己的目标方向,只能随大流。

  一个并无原创能力以及优秀作品的明星,可以成为千万人的偶像,就是因为跟风。

  因为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,所以才加入一个群体,只有在这个群体,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,这就是“乌合之众”。

  创客来了,要跟风;人工智能来了,要跟风;VR来了,也要跟风;区块链来了,还是要跟风;

  同样,《陈情令》来了,要跟风;《庆余年》来了,要跟风;《三生三世》来了,要跟风。

  跟风的本质是因为缺乏独立思考能力,缺乏强大的内心支撑。

  每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,总是要迅速跟进,生怕自己落伍。

  所以只有不停的追逐下一个七秒,才能缓解内心的焦虑。

  TA们也会不停地追逐下一个明星,才能找到自己的存在。

六、永远沉浸于“即时满足”

  即时满足是需要下一个刺激点的,重复与静止的内容不符合“即时满足”规律。

  上一秒的满足必须迅速清空,才能在下一秒中获得等同刺激。

  在互联网时代:

  55% 的页面得到的关注时间都不超过 15 秒。

  一篇文章只有 10-20% 的人会滑到最后读完。

  在线视频缓冲时间只要超过 2 秒,人们就会开始不耐烦。

  YouTube力推 6 秒广告产品取代原来的 30 秒贴片。

  因为是七秒满足,所以无需认真对待;

  因为无需认真对待,随时扔掉就可以了;

  因为随时扔掉,就需要寻找下一个七秒来填充空虚的内心。

  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:因为即时满足,所以七秒记忆。

七、缺乏同理心

  一个真正有同理心的人,能够感知他人的情绪;

  一个具有共情能力的人,能够领略他人的痛苦。

  为什么有些人只有七秒记忆,因为他没有能力去感知一件事情给他人的伤害。

  例如,以韩红捐赠这件事为例,站在韩红的角度想想,如果你冒着各种危险在为疫情灾区募集物资,最后发现有人过来各种举报。

  如果你是韩红,你会怎么想?

  如果你有这种共情能力,你一定会对韩红的这次遭遇记忆犹新,以后在同样的事件中告诫自己。

  只有具有同理心,才会在内心深处牢牢的刻下印记,思考这件事带来的后果。

  根本没有时间去追逐下一个“七秒记忆”。

八、没有自己的“价值观”

  价值观是什么?它像一根握在手中的银针。

  具有价值观体系的人对进食的“信息体”进行检测,哪些有毒,哪些没毒,分得清清楚楚。

  没毒的吃得更有味,有毒的记得更谨慎。

  因为有了这根银针,所有的信息都进行了过滤。因为进行了辨别,所以就有了记忆。

  但有些人是没有这根银针的,所有食物都一古脑儿吞到肚子里,只为了充饥。

  价值观又像一个人建好的数学理论模型。

  每一件事情只是其中一个个例,这些个例是来验证自己模型的。

  符合数学模型的,就纳入自己的大脑数据。

  不答合自己数学模型的,就丢到垃圾桶。

  模型和数据相互映证,就强化了自己的大脑记忆,不会出现“七秒记忆”。

  以李跃华医生为例:

  有些人一贯坚持科学论证方可入药的价值观,不论你是中医还是西医,也不论你是神医还是骗子,不管你是悬壶济世还是赚取外快,都需要经过科学的医学决策这一块,不可能随便给病人注射药物。

  对于拥有价值观的人来说,李跃华将是他理论中的永恒案例,而那些没有价值观的人来说,只是七秒之内看个热闹而已。

九、大脑退化,褐蚁一般的“短思维”

  褐蚁如果要记住凹槽“6”的形状,就不得不清除头脑中“虫子”的形状。

  这属于褐蚁的悲哀,褐蚁的记忆能力极其有限,无法在大尺度上进行记忆,所以,它必须不停的清空,不停的记忆,才能挤出脑力空间来应付眼前的情况。

  褐蚁的所有反应均为反射性的,没有自己特别深远的思考。

  这与我们现在很多人的“七秒记忆”非常相似。

  可是,人类本来拥有优秀的大脑,却甘于自我退化。

  颈椎快断了,眼睛快瞎了,学习快垮了,思考快没了,沉浸在社交媒体中,满足于各种即时奖励,大脑不退化才怪。

  如此发展下去,越来越多的人形成七秒记忆。

十、七秒记忆,韭菜思维

  听说越高等的动物记忆力越持久。

  所以大象报仇,几十年都不晚。

  而我们却越来越乐于忘却了,追逐一个又一个新的热点,最后只剩下这自我快活的“七秒记忆”。

  谁说遗忘意味着背叛,现在遗忘意味着快活。

  弱点已经暴露,没有人会在意你的愤怒,因为无需一年半载,关注点就荡然无存。

  鸿X药酒评上了先进企业,王广发评上了抗疫先进个人。

  曾经的过往,不过是你虚拟的镜花,梦中的幻影。

  你自己都不在意那些过去,谁又会在乎你现在的感受。

  七秒,既然是你幸福的全部,

  韭菜,那就重新再割一遍吧。

2 Comments

  • 4 年 ago

    文章在理,另外转载记得注明出处哈

    • 4 年 ago

      作者不明,来源自1024…发布前已归入好文推荐的分类内。

Leave A Comment

Related Posts